2008年12月22日 星期一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系統分析與設計971201課堂實作版


這是DFD圖
圖很模糊,看倌們就點開來看吧!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系統分析與設計971117作業版

個案探討
以我家樓下某餐飲店為例

1.波特五力分析
①同業競爭壓力:該餐飲店附近亦有許多家中式餐飲店提供飲食服務
②潛在競爭者壓力:該餐飲店附近有許多店面尚未出租,不排除承租者將來開餐飲業
③供應商壓力:採購食材時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④客戶壓力:客戶可能要求集點消費折扣或多人同行一人免費的服務
⑤替代品壓力:消費者可能以早餐店餐點或便利商店裡的商品充飢

2.BCG矩陣
①問號區:新推出的新餐點如便當定食或今日特餐等,尚在試賣中
②明星區:蓋飯系列的餐點便宜又實惠,銷路蒸蒸日上
③金牛區:該店小火鍋為本店招牌,有固定的消費群
④阿狗區:店內高價位火鍋較乏人問津,應考慮是否繼續提供

3.SWOT分析
S:
店內有許多經濟又實惠的餐點,真的是俗擱大碗
冷氣空調的空間,增加消費意願
輕音樂的撥放,用餐氣氛佳
W:
飲料的種類,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店內空間有限,無法容納過多的人潮
提供的雜誌大多老舊,未更新
O:
位於住宅區及學區附近,消費人口眾多
民以食為天,人人都要進食的
家庭主婦也有懶得煮飯的一天
T:
附近尚有許多提供餐飲服務的店面
中午時段會受到早餐店的挑戰
晚餐時段會受到鹽酥雞和滷味攤的影響

4.SWOT行動策略
S+O:
可針對學生群進行學生優惠價吸引消費
針對在地居民進行在地生活價
S+T:
強調用餐環境
與部分店家進行合作
W+O:
與飲料店進行合作
改善空間、更新雜誌種類
W+T:
不影響獲利下,削價與其競爭
追隨競爭者的腳步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系統分析與設計971110作業版

1.Baseline Project Plan基礎線項目計劃(BPP)
提供一個內容提要,指定了可行性、理由、所需資源和時間表項目的範圍。此外有關該問題的報導,提供了影響的項目如環境的系統實施和制約因素。

2.Project Scope Statement
使用此模型來定義文件的項目範圍。範圍界定了預期的工作努力才能完成某一項目,在任何項目的工作開始之前應先記錄。此外,項目範圍必須監測項目收益,以確保任何與所有的變化都是適當的管理。

3.Economic Feasibility經濟可行性
目的:在於評估新系統經濟效益方面的得失,以便公司高階主管判斷值不值得投資,其重點在於公司的成本效益分析。
內容:評估推行此系統所需增加的費用支出與以後的使用費用。評估系統完成後,對現行作業之效益分析與實質服務品質的改善。比較前項之開發成本與後項之運轉效益,並評估系統的得失。

4.Break-even analysis
盈虧平衡分析是一種生產管理和管理會計廣泛使用的技術。它的基礎是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之間生產成本的分類。

2008年11月8日 星期六

系統分析與設計971103

今天上完了chapter4系統發展計劃的確認與選擇
裡面的內容有些跟以前學的管會內容很像
例如價值鏈分析、策略規劃等等
而另外比如電子商務和電子資料交換
在以前學行銷管理的時候老師也有提過
而電子資料交換金老師在教電腦審計的時候有提過
而其他的內容如資訊系統規劃在大學時的一門課好像也有提過
那門課好像叫做會計資訊系統...
想不到這門選修課的內容竟然會有這麼多跟以前所學相關
令我非常驚訝!
資訊系統規劃(ISP)裡的兩個觀念
Top-down planning由上而下&Bottom-up planning由下而上
其實也是管理學的範酬內容
管理學真的是管太多了orz
真是的,管那麼多幹嘛.........
之後老師介紹了他網誌上放的東西
我覺得蠻有趣的
像是線上圖片合成我就覺得很酷
雜誌封面是自己的照片感覺自己變成了名人
來專訪我吧!XDDD
另外把照片轉換成素描圖和卡通圖這個也很炫
一定要來玩一玩
而用文字或符號組成的人像更是高竿
超神奇的
不得不叫傑克出來解釋了

2008年11月2日 星期日

系統分析與設計971027作業版

1.Competitive strategy競爭策略
競爭策略(competitive strategy):美國學者porter提出。創造別人無可取代的地位,有正確的目標、取捨以及自我設限。企業應該依據自己產業的特色、公司的體質,選擇成本競爭或者是特色競爭。不論競爭策略為何,不斷創新、持續提高生產力是企業維持競爭優勢的不二法門。他主張面對五大競爭作用力時的三項基本策略:
(一)低成本策略:若能站穩低成本地位,則即使四週強敵環伺,公司也能在產業內獲得水準以上的報酬;並因對手削價競爭、失去利潤,而持續獲利!
(二)產品差異化策略:差異化策略如果成功,公司將極可能賺得高於產業平均的利潤;因為這套策略雖然和成本領先策略不同,卻同樣可創造出一個足以抵擋五大作用力的盾牌!
(三)集中策略:專注於特定目標的公司,與那些競爭範圍較廣的對手相比,以更高的效能或效率達成自己小範圍的策略目標。
<註>五大競爭作用力:競爭者、潛在進入者、替代品、供應商、客戶

2.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電子資料交換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標準起源於1960年代,因應電腦化作業之推動,企業間電腦連線作業逐成為必然之趨勢,但為了配合顧客使用資訊系統之不同,反而造成資料格式轉換成本的迅速增加,此時EDI標準因運而生。
所以EDI的定義為一台電腦的應用系統,運用協定的標準與資料格式,經電子化傳遞方式,將資料傳送到另一台電腦的應用系統,讓電腦能夠自動處理所有作業。也是指兩個公司組織使用網路來交換資料的方式。

3.Value chain analysis價值鏈分析
價值鏈名稱是由美國學者porter於1985年提出。所謂價值鏈,是指企業創造有價值的產品或勞務給顧客的一連串「價值創造活動」,包括往上溯及原料來源的供應商,往下達到產品的最終購買者為止。價值鏈分析(value chain analysis)係指藉由評估整個價值鏈的作業活動,進而重新修正價值鏈以增強長期競爭優勢的程序。價值鏈分析的目的在於找出並連結足以降低成本或加強產品差異化之價值創造活動。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系統分析與設計971020作業版

1.專案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何謂「專案」?
廣義而言,所謂「專案」係指一個特殊而有一定限度的(Finite)任務,或由一群聚相互關連性的工作所共同組合起來的任務,而該任務是以獲得特殊結果或圓滿達成某種成就為目標。

何謂「專案管理」?

根據美國「專案管理協會(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PMI)」 所編訂「專案管理知識體系範本(PMBOK Guide)」的定義:「『專案管理』乃是將管理知識、技術、工具、方法綜合運用到任何一個專案行為上,使其能符合或超越『專案利害關係者(Stakeholder)』需求與期許的一種專門科學;簡言之,「專案管理」是一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將專案成功執行的一種程序與方法;而其所關切的是如何將一項任務能如期、如質及如預算的達成並充分滿足需求目標。

為何需要「專案管理」?

由於世界大環境快速的變遷、社會價值觀與商業行為模式的急遽改變、國際化自由化腳步加快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頻繁,使每一個政府部門及公民營企業除要去解決許多內、外部複雜棘手的問題及挑戰;尤其常需要在有限的人力資源下去有效處理一些非例行性、非永久性且有預算限制及執行時程壓力的特殊「專案 (Project)」;因此,所謂的「專案管理」就在目前這種需要情況下日趨重要。

2.甘特圖(Gantt chart)

在20世紀初由亨利‧甘特開發的。它基本上是一種線條圖,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要安排的活動,線條表示在整個期間上計畫的和實際的活動完成情況。甘特圖直觀地表明任務計畫在什麼時候進行,以及實際進展與計畫要求的對比。

3.Program Evaluation Review Technique (PERT)計畫評核術

是在1950年代,由美國海軍專案計劃辦公室(U.S. Navy Special Projects Office)與「Booz, Allen and Hamilton管理顧問公司」為研發北極星飛彈計畫(Polaris Missile Program)共同發展而來。Remington Rand公司的J. E. Kelly與 Du Pont M.R. Walker也幾乎同時在1957年執行一個建廠計畫時,發展出「要徑法(Critical Path Method, CPM)。

所謂要徑是指為了避免整個計劃方案受到耽擱或延誤,而必須在估計時間內順序完成各項活動,且其耗費總時間是在網路中最長的一條路徑;亦即是從計劃方案開始,按活動順序進行迄結束,所花完成時間最長的一條路徑。通常各事項及活動所費的時間及成本均應包含於網路模式之分析圖中。計畫評核術與要徑法是目前大型專案計畫最普遍使用的控制方法。
PERT與CPM均是以時間為導向(Time-oriented)的專案計畫控制技術,兩者雖然是個別獨立發展而來,但均能據以決定專案計畫的時間排程。目前在組織中專案計畫的控制多將PERT與CPM合併使用,幾乎沒有人去強調兩者間的差異。PERT廣泛應用於產品結構複雜、小量生產或訂製生產的產業,有別於MRP較適用於批量生產的裝配業。

4.Critical path scheduling (臨界路徑排程)

就是以Critical Path Method(CPM)來做排程,並且規劃和控制專案。三個關鍵:時間、成本和資源。

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

系統分析與設計971013

這個禮拜老師接續第一章的內容,並把第一章結束。我們講到了系統發展
生命週期 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主要是講系統開發的
一系列步驟或階段。流程大概分為五個階段:計劃Planning、分析Analysis、
設計Design、實作Implementation、 維護Maintenance。而系統發展
生命週期的模型分為兩種,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和
螺旋模型(Spiral Model),這兩個模型很相似,都是強調一個步驟
一個步驟下去的週期循環。而傳統SDLC Model的缺點就是在達到某一個
里程碑後,才換另一個階段開始,一旦達到里程碑,就很難再回頭了,
而使用者的參與往往也只存在系統需求的確認階段而已,
造成系統無法發揮功能。為了改善這些缺點,遂有了雛形法
Prototyping、敏捷方法Agile Methodologies、極限編程
eXtreme Programming 。雛形法顧名思義先畫個雛形出來,
敏捷方法則是將工作切割成小部分,然後 一部一部完成的漸進式開發。
極限編程是一種開發紀律,以簡單性、交流、 反饋和勇氣為基本宗旨。
第一章結束後老師放了一個短片給我們觀賞,內容是美國暢銷書
"The World is Flat" 世界是平的,作者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演講,講的是
網際網路造成的全球化現象,以及國際分工的情形。上去博客來的網站上
一查, 原文版的書竟然已經銷售一空了,的確熱門。上去亞洲大學的
圖書館一查, 不錯,我們有買耶!下次有空再去借來看一看。
銷售一空的原文版, 我很慷慨的留給大家先去借XD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系統分析與設計971006

我本來已經打好一篇文章準備要貼出了
結果這個網頁竟然不支援複製貼上
我剛才打完想說怕逾時內容會不見
反白之後按右鍵要複製,結果竟然不支援
然後我剛剛打的文章都不見了.....
google這什麼爛網誌啊
開啟的速度慢就算了還要驗證碼,真是龜毛
處女座都比你阿沙力了
老師說盡量不要在這個網誌上寫心情
所以我就寫到這裡....
畢竟老師的話要聽,這樣才可以上天堂
而且在天堂裡還可以住套房,不需住雅房
以下來講講上課所得
一開始老師先帶我們申請google帳戶
google是有很多功能這我承認但它連結速度慢不可否認
這是我們之後課程交流的媒介
這週上了3-tier architecture三層式架構
及Data warehousing資料倉儲
當初剛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覺得很眼熟,好像在哪看過
嗯,ERP課程裡也有提到
今天就寫到這....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test

這是測試!測試!
懂了沒